中国石砖网 - 石砖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品牌动态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品牌动态 > “每块长城石砖都刻了字”,心痛
T.biz | 商业搜索

“每块长城石砖都刻了字”,心痛

信息来源:shizhuan.com.cn   时间: 2021-01-02  浏览次数:14

  来源:微信公众号“光明日报”(ID:gmrb1949),作者:孙小婷

  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的明长城镇北台,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但因为游览游客众多,几乎每块石砖上都被刻了字,每层垛口都看不到完好的石砖。

  

  古城墙躲过了世事变迁、躲过了风吹日晒,却没躲过人们的各种“雕刻”行为,这样“体无完肤”的面貌,让人感到遗憾和心痛。

  近年来游客对文物古迹的不文明行为屡屡见诸媒体。比如,男性游客攀爬到泰山景区标志性的“五岳独尊”石刻上拍照;女子在慕田峪长城墙砖上涂字“表白”,还拍照发到了微博上炫耀。

  对于这些在文物上刷“存在感”的行为,人们往往将其归咎于素质问题,但其实更深层次的,是很多人潜意识里对文物保护的无视和淡漠在行为上的折射。

  在这些人的观感中,似乎在石头上刻个字、或者爬上去没什么大不了,因为它们本来就是暴露在室外供人游历的,不是被谨慎呵护在博物馆里被层层玻璃、道道围栏封住供人观瞻的,似乎只有那样才能让人多些敬畏之心。

  但需要知道的是,文物不意味着就是博物馆里那些脆弱的残片、那些精心修复的物件。文物,更是散落在广阔大地上的遗迹,正如这壮阔绵延的明长城,有着无尽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。

考古工作人员对海昏侯墓园五号墓的内棺进行清理工作。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

  事实上,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灿烂文化和绵长历史的古国,人们可能随时能够和文物打个照面,它们有些还在现实中发挥作用,有些已经成为城市的精神坐标。

  因而每个个体更需要学会正确地与历史相处,也就是尽可能保护身边古迹的原貌,让子孙后代也能够享有这份与文化遗产相遇的幸运。

  同时,也应该在技术手段和规章制度上逐步完善。比如现在运用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无人机监察,就可以被景区采纳作为人工管理的辅助,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对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。

  ? 2019年11月27日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全国旅游市场黑名单的公告

  同时,还要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、名胜古迹的法治体系。尽管破坏文物的行为已被写入法律,游客“黑名单”制度也早已实施,但处罚人员偏少、金额较低,仍然纵容了大量不文明行为的发生。

  只有对故意破坏文物的行为严格进行追究,才能让灿烂文明不至被漫长岁月留下痕迹后,又被人为破坏造成难以弥合的伤痕。

  扫描图片上的二维码

  编 辑丨郭思忱

  校对丨吴 问

  校审丨肖 健、贺雨妍

  值班编委丨王小鲲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石砖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